课程内容
在A、B班的基础上,在游戏中渗透音乐的内涵,通过亲身体验理解音乐的时值对比、各种音符的组合,学习用固定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积累音乐感受,提高音乐修养。
课程目标
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反应,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音乐内容上,增强仔细听音乐的能力和善于区别某些音乐作品的能力。注意唱歌音调的培养,使幼儿学会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适用对象
师资合影
教学环境
认识早教用品
手鼓:
由一个圆形硬木架和一张鼓皮组成,鼓皮绷于木框上,但不能调音。
手鼓是朝鲜族、满族混合击膜鸣乐器。羌族手鼓,羌语称“日木”。流行于四川茂纹羌族自治县和松潘县羌族自治地区。木制鼓框,单面蒙羊皮。鼓身面径38厘米,厚11厘米。它的特点是框后置一弓形横木梁为把左手持鼓,右手执藤条杆或云杉木槌敲击,旧时用于瑞公祭祀活动。藏族的手鼓名“那额”。汉语又名神鼓。鼓框用铁条制成环状,单面蒙皮,鼓面彩绘,框外多饰彩色绒球,木制鼓柄,用弓型鼓槌击奏,多用于热巴舞。
撞钟(碰铃):
由一条绳连接两个金属铃,或将金属铃分别用两根小木棍固定,撞击金属铃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