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特色】
准备通过长期备考,使考生写作水平从入门到卓越:一年内无限考试省份、九大考试类型、不限试卷分类(专项分类精练、套卷完整作答)超精细化批改,含一次特邀名师批改点拨提高。基础版作答一次批改一次,加强版一篇试卷作答两次批改两次。
【授课内容】
申论
【三大核心优势】
课程优势
课程设置
课程特色
【名师介绍】
【提高论证的技术含量】
一、引证法
引证,是引用经典格言、领导人讲话等警句性论据,用较为权威的言论证明自己观点合理性、正确性的论证方法。这里的引用,要与事实性的例子和法律政策条文的引用区分开,仅指言论性和警句性的论据引用。
古人的话、经典中的话、反映社会心理和群众智慧的话,特别是领导人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对于文章中的观点能够起到很强的间接证明作用。引用警句性、言论性的论据,需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引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话,不能引用违反政治常识的话,比如当代主流的政治思想是反宗教、反西方的,那么宗教格言、《圣经》名言、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如哈耶克、奥威尔的话就不能引用;二是少用前任领导和地方领导的话,多用现任主要党政领导的话,即主要用习近平、李克强的讲话。这两个原则也可以归并为一个:保持政治正确。
示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这种深刻洞见,阐明了进一步治理道德问题的重要意义,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提供了遵循。
【中公分析】
引用习总书记讲话,不仅强调规范道德的重要意义,而且提出了细小落实的对策方向,从而证明了“细小落实、从人人抓起”这一对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引证无论出现于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是中部,其使用原则都是一致的,都要对引文的内涵及其在引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做出诠释,如要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和诵读古典诗词、传承经典文化的语境中,不指出其特定的具体含义是不能加分的。引文要有解释、阐发才有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