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培训又称在职教育,是指为提高在职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由用人单位直接或委托其他培训机构对劳动者实施的培训。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未按本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近几十年来,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对人力资源质量的更高要求,世界各国的在职教育发展都十分迅速,几乎形成了和正规学校教育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之势。例如,美国作为早开展在职教育的国家,目前已形成遍布全国的在职教育网络。全国的正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这一工作。二分之一以上的学校设有专门的在职培训机构,全国每年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工程师接受在职培训。据统计,1989年度美国各大小公司共花费2100亿美元用于在职培训。苏联政府则规定,工程师和管理干部每六年必须要脱产进修一次,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现在全国每年有125万名工程师和技术员接受在职培训。
在学校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后备劳动力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规范程序的情况下,在职培训之所以仍然受到这样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量增长极快,几乎每十年翻一翻。所谓“知识爆炸”和“知识老化”的问题是正规学校教育所难以解决的。广大实际生产工作岗位上的现职人员的知识更新问题,只能由有组织的在职培训教育来完成。
第二,现代生产技术和工艺不但千差万别,而且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变化。学校教育却无法一一解决各类人员如何熟练掌握具体生产技术和工艺操作的问题。而正是这种具体的技术和操作问题,对企业生产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果不重视生产过程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不重视工作人员与生产过程的协调,将给企业的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进行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职培训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形势下,由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专业人员的业务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因此它必然带有极强的专业定向性。接受培训的各类专门人员都是带着明确的专业目的来参加学习的。例如,在美国各地都设有特定方向的单科学校,它们就是为各类企业在职人员的不同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各类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缺陷,选择某一单科学校去进修。在职培训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根本不同特点就是,后者采取标准学科成套传授的方式;而前者则是采取你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你缺什么我就补什么的方式。这样,它可以使各类专业人员为解决自己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参加学习,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⑵、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在职培训是分层次进行的。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对象、不同水平和不同需要的人员,其安排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初级、中级、高级专业人员,由于他们承担的任务不同,知识和技能需要各异,因而继续培训教育的内容就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初级人员主要应根据本职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本职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解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差的问题。中级人员主要解决拓宽知识面,强化外语能力的问题。高级科技人员则偏重于通过培训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在职培训还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专业人员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采取集中授课方式;有的采取自学为主,辅导为辅方式;有的采取专题讲座及组织参与国内外有关学术活动的方式等等。
⑶、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在职培训的这一特点是由其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在职培训的对象多数是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专业人员,他们是社会物质生产建设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大多是带着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来参加学习的,力求首先获得本职工作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在职培训把“实践”放在第一的地位。实践性乃是在职培训的一条根本原则。
在职培训的主要途径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职培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形式进行:
⑴岗位练兵。根据本岗位生产技术和操作的要求,组织有关人
员强化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和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⑵举办技术训练班。企业为提高职工的技术理论和操作水平,或者是为解决生产中某些专门的技术问题而举办的各种专题学习班。
⑶开办职工业余学校。这种业余学校通常是企业的一个常设机构。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企业统筹安排各类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
⑷举办企业职工大学。与业余学校不同,职工大学主要是为培训厂矿企业的业务技术后备人员,对职工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和业务教育而举办的,学员在本企业或行业中选拔,一般为脱产学习。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⑸选送高校进修。这是对各类高、中级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补缺与更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在职培训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专门从事成人在职教育的各类管理干部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也办了不少成人教育专修班,以及各类学科的专门讲习班。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在职研究生,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⑹国外进修。这也是高、中级专业人员进修提高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国家经费和其他条件限制,其数量人员受到相当限制。
此外,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组织的社会业余学校、专业短训班、进修班、学术技术讲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