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伯特英语培训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0-3310

当前位置 : 好学校 深圳罗伯特英语培训 学习资讯 资讯详情

我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2013-09-11

昨天,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她的孩子读初三,马上要中考了,正面临高中申请出国班还是国内高考班的十字路口,想咨询一下我的意见,因为我女儿在出国班呀。我问她“为什么想要女儿留学?”,她说因为看到亲戚的孩子在读高三,读书非常辛苦,压力超大,实在不想自己的宝贝女儿这么累,动了想让孩子出国的念头。我说如果你抱着这种想法的话,先看看我女儿现在的情况:刚完成了5.5号的香港SAT1考试(感觉不太好,可能要once more),正在经历学校5月开始长达一个多月的A-level考试,同时还要自学三本大砖头AP书籍:英语文学和写作、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每天在我的不断催促下还要看到12点才能睡觉,课程的繁重一点也不输于高考,而且今后在美国或英国上大学的辛苦程度也不可低估(那些著名的派对大学可能要轻松点),如果要选择去英国或加拿大上学,高中三年的A-LEVEL课程也不容易。如果不想孩子吃苦,不像让孩子独自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大可让孩子在国内上个大学,在家门口找个工作,既轻松又实惠。

朋友的想法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看到的衡老大的一篇“我为什么要把儿子送到美国读本科?”,很言简意骇地表达了中国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良苦用心,非常精辟,今天我又看到教育界大佬俞敏洪老师在2012中国留学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浅显易懂,我非常认同他对留学动机上一种更高的回归,特将他的讲话整理如下:

现在中国人送孩子留学主要是因为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觉得留学比在国内有面子,比在国内上大学有面子。确实是,留学是镀金。现在,镀金感觉以后是镀银,镀银以后是镀铅,因为大家知道纯粹是因为面子留学已经没有意义了。

二是很多人认为留学以后未来的就业会更加有竞争力,这也是一个事实,至少在十年之内留学的学生比在国内大部分毕业的学生会有竞争优势,至少英语很好,对西方的文化很了解,实在不好做同声传译也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赚钱。但是,这个方向未来也不是一个良好的方向。原因就是因为如果说你为了就业的话,那么很容易找不到工作,现在留学归来学生的工资迅速下降已经可以看出来了。10年前的一个留学生如果回来找工作的话,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10年以后已经变成一个常规现象。即使你是从一个比较不错大学毕业的学生,你要回来找一份你自己想要的薪酬的工作也不容易。我身边碰到的留学生回来后基本上是从几千块钱干起,在干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如果这个能力真的显示出来,涨薪的速度比国内的大学生快。这是从纯粹为了未来的工作而留学来看。

三是还有一些人是通过留学定居在那儿的,这个我们不说了……

我们的学生未来到底应该以什么状态去留学?

对留学的动机上应该有一个回归,这个回归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回归到当初鲁迅、胡适他们那个年代,他们是带着理想去留学的,而这个理想跟今天一模一样,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心中燃烧起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负责任,而且感觉到祖国的重任。尽管中国现在有点儿钱,中国老百姓有点儿钱,但是中国面向世界,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体制依然落后,中国的贫富差距依然严重,而改变这一切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在国内发展的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有更加创新思想的人,这些人一定是对于中西方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社会体制和社会制度非常了解的人,而这些了解一定要通过留学来完成。所以,应引导我们年轻一代的孩子带着理想去留学的思考。

二是放长线、钓大鱼,目光放远些,培育出参天大树的种子。在中国大学行政化色彩很重的今天,孩子要长成参天大树的几率很低。不是说中国的大学没有优秀的教授,是因为这些优秀的教授只要在中国的大学体制中就会被这个大学行政化的体制给同化。有些教授不再研究学问和科学为重,而是以如何拿到钱和如何拿到虚假的项目套现为重;有些教授不再以当教授为荣,以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人格为荣,而是以当官为荣。中国的大学一天不去行政化,中国大学的校长不是通过教授委员会选出来,中国的大学就不会适应今天的发展,就不会与时俱进。在现有的状态下,世界级的大学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中国的大学体制进步,因为他们的学校、他们的教授、他们的学分都是经过社会认可的,因此,他们会把自己的心思放到科学的发展上来和思想的进步上来。这是我支持留学的重要原因。我上个月还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演讲,跟中国留学生交流,我发现仅仅过去一年的学生,从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学科的看法、对研究的看法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我在中国大学与师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是不太容易见到的。这种学术体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随的,人格的完整性和创造力的完整性,有这样的完整性我们就万无一失。有了这样的种子不怕不能完善,就怕连种子都不去种,或者种上去的是草,结果却想长成树,这是不可能的。

三是能更好地与现代世界交融。世界的融合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这个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也不仅仅是文化、生活的融合。如果说宽带上网速度的话,其实在中国不比美国慢多少,当然比韩国慢很多;其他一些中国应着风头赶潮流的事情,中国的速度比美国快很多。为什么我们还要到美国去留学?其实,我们面对的是未来一个真正的世界知识、文化、思想、视野的交融和交锋。从这一点来讲,在中国上大学或者说纯粹在中国学习,恐怕是没办法完成的,像田溯宁所讲的一样,如果说他没有到国外去留学接近10年的经历,他不可能成为现在中国云计算的主要推动人物。其中的原因是他了解世界的潮流和发展方向,他在世界上云计算还没有提出来的时候,已经接触到了云计算思想的国际人物和科学家,这个东西关起门来在家里是想不出来的。国际的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和美国的融合,它是一个全世界的融合,包括阿拉伯的国家也参与其中。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也是全世界一流的,任何新的思想中国人都愿意接受。中国人民已经有了接纳世界新的哲学、历史、政治、文化这样的先例,从1900年中国派出留学生到1945年,中国出现了无数的大知识分子。为什么解放以后没有出现?因为解放以后没有了留学生,解放以后的留学生都到苏联去了,而苏联的体制跟中国的基本差不多。即使这样的话,出国的人也了不起。

中国有强烈的开放心态去融入世界, 我们能够接纳,因为我们没有障碍,中国没有宗教性的障碍,中国没有地理性的障碍,所以很容易学习和接纳另外的文化。世界本身是大交融的时代,所以我们是处于一个交融的好时代。

四是中国留学生出去会有不可替代的好处。

第一个是语言能力的优势,也就是说汉语精通以及英语精通,两种语言的精通变成了孩子未来走向世界的利器。语言是生活斗争的利器,非常正确。

第二个是文化要素,孩子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在美国学完以后,可以到欧洲、日本和俄国走走,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各种文化交融的时代,文化能力对我们来说会是特别了不起的能力。

第三个是视野的扩展,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比行走在世界各个地方更加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现在自认为有世界眼光,是因为我比大家有机会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从资本主义国家走到社会主义国家,走到欧洲的都市和非洲的草原,这也让我使新东方走上世界舞台。

第四个是学生的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我就说几个要素:一是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爱好和选择。中国家长非常严酷,不断强迫孩子接受自己认为良好的专业,甚至把很多学生逼上了自己痛不欲生的地步,尤其在中国上大学更是这样。在西方上大学,如在美国上大学有一个好处,第一年、第二年可以学通识学科,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爱好。现在有不少家长说,你看这个专业赚了多少钱了,其实不一定。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是什么,他喜欢画画就画画,他喜欢英语就学英语,喜欢哲学就学哲学,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用处。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永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帮他选了以后,他以后可能永远产生一种抱怨性,他会说,这以前是我妈选择的,不是我选择的,既然是我妈选的,我就可以不好好学。如果这样,这个孩子的幸福就没有了。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在这一点上,我的孩子想干嘛就干嘛,我觉得一个飞扬的个性比什么都强。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有两个要素特别重要,就是一辈子选一个自己能够好好爱值得爱的人,一辈子选一个自己愿意全身心付出的事,我们的生活就幸福了。对于孩子,自由选择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也有要求,25岁以前必须决定你这辈子想干什么,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这个很重要;二是现在所学专业未来不一定是好的,比如现在选电脑或者工商管理,未来不一定是好的。调研发现学工商管理的学生未必能成为大企业家,但上西点军校的人大企业家很多,原因是做生意不是靠读读报表和财务数据的调整,而是靠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坚韧、一个人的眼光和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的决心,这些东西工商管理学不到;三是文科的学生在未来中国一定有大用,因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中国的法律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改造,现在中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道德、哲学、社会学等这些人才将来会非常缺。四是孩子选校时应注重专业排名,而不是单纯选名牌大学,比如哈佛、耶鲁,这些名牌大学固然很好,但是进去的难度一是很大,二是进去以后你的孩子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好。未来的发展,由于专业人才是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因此在选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让你的孩子去选择领域中比较靠前的学校,而不是综合排名靠前或名气比较大的学校,这个非常重要。

收藏
分享到:

相关课程

深圳罗伯特英语培训

深圳罗伯特英语培训

认证等级

信誉良好,可安心报读

深圳罗伯特英语培训

已获好学校V2信誉等级认证

信誉值

  • (60-80)基础信誉积累,可放心报读
  • (81-90)良好信誉积累,可持续信赖
  • (91-100)充分信誉积累,推荐报读

与好学校签订读书保障协议:

  • 100%
  • 8
  • 7365
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