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60后,回想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就好像在挑鞋。挑鞋?有点奇怪吗?
从中学学到大学,从大学学到研究生。学英语当成了学问,结果是哑巴英语,借助字典勉强翻译些专业文献。时间花了不少,收效甚微,算是双拖鞋吧!拖拖拉拉,总跑不快。
八十年代,全国人民跟我学《Follow Me》,我也听了一年,感觉有收获。现在不论能听懂多少,坚持能听下去,大概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Follow Me》我把它算作双布鞋,合脚但不耐穿。
根据老师的推荐,九十年代我还背诵一段时间的《New Concept English》,大概背到第三册才放弃了。这段经历对我影响蛮大,不少句子现在时不时还能脱口而出。想起来,这好比双皮鞋吧,好看、耐用、摩脚没有穿着乐趣(谁喜欢背诵课文?)
随着年龄增加,对英语越来越没信心了,又不甘心放弃,很纠结!
有天心血来潮,我购买《疯狂英文》全套录像,按老师方法疯狂练习。您不要说,在短时间内我好像又找到了感觉。但不知道怎么的,热情再一次消退,光盘与教材现在都在车库中。类似的光盘还有不少《空中英语》、《牛津商务英语》……冲动的感觉,好比一次充满奇遇的旅行。就算是几双沙滩休闲鞋吧!
不停换鞋,每次总有一种感觉“这次好像差不多“。后是本末倒置,忘记旅行,只记得换鞋。随着专业深入,对外交流频繁,哑巴英语让自己的每每失去了机遇。仍然不甘心!
华尔街两个月的经历,我终于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这才是我所要!很明显这双鞋尤其适合我的长跑。我把这总结为三点:
1.这里所“传输”的是听与说的技能,不是英文知识。语言来自下意识的获取,与励志与心灵鸡汤无关。Helen 主任的一席话,让我一下子明白自己问题所在,我总穿着错误的鞋去长跑。可爱外教Dan、满脑都是智慧的Leo也一直鼓励我“从听到说”而不是“从看到看”。感觉这两个月自己的耳朵开始管用了!
我很喜欢speaking center,每次我会用上150分钟(有点长)。在无休止的模仿、重复、口音比较与水平测试中,我看到自己不断被更正、被引上正途,这种感觉很好。好像一颗树,不是很太直,园丁用了很多铁丝,一点一点地将其固定在柱子上。习惯是从重复中养成,坏习惯也应在重复着消除!
2.我在这里遇见不少优秀的人。她(他)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聪明、漂亮、敏感、活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与这些早晨的“太阳“在一起,人到中年的人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还好,我及时调整了心态,把她(他)当成自己未来的客户,观察他们,研究他们,向他们学习……还有一点,我把她(他)当成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华尔街毕竟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
3.要上路,得找双适合自己的鞋。慢慢地,你在路上的感觉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