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部】
爱培创新融合课程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华外)的个性化定制课程,英文名称为 Innovative Education Programme (I-EP),小学和初中均为IB认证项目。
我们的愿景:
I-EP致力于建立一个由不断追求卓越、热爱终身学习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学习者组成的专业、开明及受尊重的社群。
我们的使命:
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中英文双语的沟通者;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植根中国文化,秉承传统价值的人;及掌握新技能、不断追求卓越和终身热爱学习的人。
【我们的优势】
初中部:IB MYP认证学校
1、渗透跨学科主题探究:校内探究+外出探究
2、探究式教学
3、所有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4、中外教双班主任制,浸润式中英文双语环境
5、法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必修一门二外
6、学期特色课程:公益/商业课+户外坚毅主题课
7、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24人
【课程设置】
【我们的特色】
自信大胆:
自信开朗,善于沟通,大胆主动,礼貌热情。这对于I-EP的孩子来说不是个性,而是共性。正如不少家长所言“在I-EP,似乎人人都有社交牛逼症”。
在开放日中,面对陌生家长,他们的解说条理清晰,在升旗仪式里,面对全校师生,他们的主持落落大方。那么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里随处可见这样的“牛娃”?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孩子发挥自己潜能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在学校年度管理主题“相信的力量、赞美的力量”的指导下,I-EP相信每个人的力量,我们会及时赞美孩子们学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从而激发起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
在信奉“分数高”的学校,孩子很容易有挫败感。但在华外I-EP,我们会帮助每个学生找出他们的强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强项,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自信也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因此,I-EP还开设了多种活动课以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与强项。一共近百门活动课,涵盖音乐、体育、艺术和生物科技、电脑编程等方面,学生自行选择参加。
我们会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信心与沟通表达能力。当下课铃声敲响,放下习题册,他们拥有着丰富而精彩的课余生活。
他们会在辩论赛场上舌战群儒,他们会在商业比赛里运筹帷幄,他们还会在主持人大赛中自信闪耀。孩子们也会成为探究项目的展示者,典礼会议的主持人、校园开放日的向导、才艺秀表演的主角甚至义卖活动的老板…
因材施教:
首先,我们实行小班制教学,中外教双班主任制,每班人数不超过24人。因此,老师能有更充沛的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况。
其次,我们贯彻实行“分层教学”,孩子们的学习课程、学习目标,甚至作业也是分层的,真正做到“每人一课表”,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
拿I-EP的强项——语言学习为例,来到I-EP的孩子,要说人人都能做到在入学时就精通了中英双语,这根本不可能也不实际。
他们背景不同,有的从小在国外生活,中文水平一般,有的中途插班进校,英文水平不是特别强,但这些都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来补强他们的短板。
在中学,老师会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等级测评,把他们分成5层进行英语语言习得课的平行教授。
在每学期开学的第1周,我们也会通过PM Benchmark测评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根据学生个体的阅读等级给他们分配符合其能力的读物。
分层教学有利于老师基于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和教学,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基础不同的学生跟随自己的节奏,一起进步。
寓学于趣:
传统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知识可能只是书本上一道道冷冰冰的题,但在I-EP,我们主张体验式教学。所有课程用的材料、题目都是真实的,老师会根据外界的真实案例设计成教学材料,融合到课程之中,通过不同方式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外出探究,实物/模型展示、实验操作...在老师们的精心安排下,学习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活泼。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识源于动作,知识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游戏和活动便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朋友。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的教学团队还会根据教学材料精心策划对应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I-EP,学生从来不会坐在课室里死读书,相反,他们的学习总是充满乐趣与期待的。
自主学习:
探究式课程一直是I-EP的特色,它贯穿于每个学期的始终。在探究课程中,老师会定下一个主题如:共享地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激发思考、产生问题、搜索资料、分析信息、采取行动并进行反思。
整个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享有高度的自主学习权,活动的发展进度始终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而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灌输者。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作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的”。一步一步的探究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对于特定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也刻意练习了学生观察世界、搜集资料、批判思考、自主学习、策划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为他们未来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这些都是传统中小学教育项目无可比拟的。
融汇中外:
在I-EP,我们既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致力于扩宽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国际情怀。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先学会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语言,这样才有能量和能力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互动。
因此,我们重视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这些特别的日子,我们都会设置特别的活动,跟学生一起,携手庆贺佳节,感受文化魅力。班主任老师还会在班上科普与节日相关的小知识。
“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因此,I-EP以此为契机,开设了兼具传统文化和国际特色的五社,让中国人的理想道德准则时刻伴随孩子们左右。
在学术活动与学生活动中,我们也会让学生充分浸润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如:举办中文诗词大会、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探究、开展华鲤节活动等等。我们希望借此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孩子们精神和心灵的土壤,进一步帮助他们链接“中国人”的身份,提升本土认同意识。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的学习,在I-EP,我们实行中外教双班主任制,给予学生沉浸式的英语环境,多数科目均为全英授课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教学。
在MYP,我们还提供包括法语、西班牙语、韩语和日语的第二外语选择,并作为必修课。每个学生每年需从以上四种语言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每周两个课时,借此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各种各样帮孩子们打开格局的研究课题,我们探究过人与自然环境互动时,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我们探究过世界各地儿童遇到的一系列挑战、风险与机遇,我们还探究过世界各地节日庆典与文化差异,每次课题探究都会持续一个月或以上。
这些课题内容涵盖的广度包括历史、媒体、资源循环,水循环以及对艺术等多重领域。这些探究单元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成为具备全球视野的学习者。
品格培育:
我们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我们同样看重学生的优秀品格,因为这些优秀的品格,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坚毅之旅”是I-EP探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探究体验教育,体育训练、野外生存、团队合作,勇气挑战等众多元素、让学生不断地打磨自己,淬炼意志和坚毅品质。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I-EP一直坚持以“传统美德”为主题开展各种主题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从五社到学生会,孩子们打破年龄壁垒,分工合作,互帮互助。他们会参与各种领导、策划和服务类的任务,以此发展正面积极的行为,培养领导力与团队精神。
华外持续关注公益事业,因此,学校也会定期开展慈善活动,让孩子们关注公益,分享爱、传递爱,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关爱理念、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环境下,I-EP 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既自信开朗,个性鲜明、又全面发展、特长突出,他们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探究式自主学习能力、既能独立解决问题,又能主动承担责任,既讲爱国主义,又有国际胸怀,从优秀到卓越,从中国到世界。
【学校简介】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一所“更中国 更世界”的未来学校。好的学校特色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在中国要成为一所优秀的“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要有这样的领悟:用中国的鼓,敲出世界的声音。
我们致力于彰显中国教育的精粹,融合全球先进教育的高质量内核,为世界、未来带来一种创新的、独特的、超越性的教育理念。
我们沿着这条智慧的路径,立足中华大地,追求“更中国 更世界”的精神内涵。
我们渴望通过改变教育未来的新模式、新行动, 让华外学习社区内外的师生尽显才能,并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为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学前至十二年级教育,形成了中外融合的“双轨制”升学路径,构建了融合国家课程、中外融合课程和特色校本课程为一体的多样化课程系统。通过教师卓越的教学和指导,让学生在温馨友善的校园氛围中,在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习中,成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和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