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是“地基”
俗话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打不牢,则难以成高楼,即使建起高楼,也是一座危楼。同样,材料理解能力训练不到位,申论就难以取得高分,即使偶尔取得高分,也只是意料之外。从这个层面讲,加强材料理解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那训练什么呢?首先,要训练阅读的速度;其次,要训练提炼概括材料含义的能力;再次,要训练材料逻辑分析能力,以此达到准确找要点的目的。
那又如何做呢?
第一,广阅读。历年国考申论真题中的给定材料、各大权威媒体上的报道性材料和新闻评论等,坚持每天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坚持下来,阅读的速度和反应力也会随着提升的。
第二,写评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地阅读他人的资料,很难快速地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基于此,考生要在阅读之后,写一写自己的观点,每次写一般不少于300字,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性就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第三,悟方法。材料阅读是有章可循的,考生需要自我总结抓准要点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法、逻辑关系分析法等,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熟练的程度。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训练不佳,在考场上如果遇到未关注到的申论话题,大部分考生会束手无策,终是一团乱麻。
二、题目是“方向”
高楼建设需要按照规划进行,偏离规划很可能会漏洞百出,终导致短时间夭折。同样,申论备考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这个方向就是申论题目。如果不会审题,甚至审不懂题目,就无法统筹协调已经找到的“资源”,甚至还会出现不知道找什么资源的问题。所以,审题的确很重要。如何才能审好题目?一句话,思路简单的题目快速审,暂时没思路的题目仔细审。
三、积累是“装饰”
无论是名言警句,还是经典案例;无论是先进人物事迹,还是名人传记;无论是原理效应,还是政策方针;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经典妙语.....这些都好比是申论答卷的“装饰品”。而细细想来,朴素是一种美;华丽也是一种美;“仰望星空”体现的高度是一种美,“脚踏实地”展现的地气也是一种美。各有各的优点,但不管如何,这些都更多地辅助于文章写作。好文章如是说,立意准确,见解深刻,风格可以千差万别。
明方向、抓基础、重积累,三管齐下,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赢得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