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医院”,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冰冷的白墙、刺鼻的消毒水味道以及像菜市场一样拥挤的医院大厅。但在德国有这样一所医院,光看它的外表没有人会将其与医院联系起来,就算说它是一个五星级酒店或者度假村都不为过。医院常务董事戴维·鲁宾·泰斯(David Ruben-Thies)说:“独特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是使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这所医院不仅有华丽的外表,医生以及医疗设备都处在顶 尖的水平。
除了这种少有的豪华医院,德国的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都非常的靠谱、医疗体制相对完善,因为西医诞生于德国,因此德国的医疗从业人员经验非常丰富、素质很高、医疗设备、医疗条件等各个方面实力都比较强。那么,德国的医疗运作机制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德国人民是如何看病治病的吧!
德国医疗**机制
首先,咱们先从德国的**体制说起。
作为现代社会保险体系的发源地,德国是一个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福利体制结合起来的发达国家,它能向公民提供广泛而优质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德国的医疗**体系不仅影响着德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全世界都在借鉴这个体系。
因为德国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倡导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下,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服务的范围、项目和内容非常繁多和广泛,可以说它几乎涵盖了所有医疗服务的综合系统。但它并不是通过国家集中控制来实现医疗**服务的统筹管理,而是通过一个包括联邦政府机构和大量公有或私有机构的复杂网络来实现的。德国这一特殊体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19世纪甚至更早之前就已建立起来。
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 一部《疾病保险法》,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险制度(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SHI)。
1884年,德国建立伤残**法。
1889年,德国颁布了退休养老法。
这三大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德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主导性原则也从此确定,(如: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必须加入SHI系统,雇主和被保险人代表组成的非政府组织负责管理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的保费和收益都与收入挂钩,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工薪阶层和雇主等。)一个多世纪以来,德国的SHI一直在向前稳步发展,历经大量历史事变与政治危机而经久不衰。发展到今天,联邦德国的医疗保险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已经非常大,德国人只要交了保险,就能享受到免费医疗。更重要的是,德国SHI制度的核心原则,即“团结互助、社会共济和高度自治”,也经受住了时间洗礼。根据德国宪法(1949年《基本法》),联邦政府为SHI制定了大量政策条例,使得SHI制度的运作避免了政府行政等因素的干扰。
德国的SHI是国家社会**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强制性工伤保险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的保费取决于投保人的经济收入,按照一定百分比从工资中扣除,由雇员和雇主共同负担。缴费基数设有封顶线和保底线,超过封顶线部分的工资不再征缴保费,而工资收入在保底线以下的则可免除缴费义务。
德国法律要求所有的德国公民和在德国长期居住的非德国籍居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绝大多数德国人以及外籍居民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少数德国人,如高收入者、自雇人员、政府公务员等可选择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德国医疗保险的**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收入的高低,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平等的**。无论是法定医疗保险还是私人医疗保险,都必须提供德国政府所要求的基本医疗**,包括全面的门诊和医院医疗服务、牙科服务、生育、医院急诊和住院医疗、各种手术、精神疾病医疗、受伤康复、处方药和辅助医疗品等等。
大多数法定医疗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保险卡,使用保险卡就医会更加便利。而且,在家庭中只需一个人办理法定医疗保险,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享受相同服务。而且德国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Bonusprogramm,也就是说,只要你定时去做身体检查、运动健身、打疫苗就可以每年从保险公司拿到几十到三百欧的奖励金,充分体现了“治疗不如预防”的原则,提升了民众健康程度。
在德国如何就医?
有很多到德国留学的小留学生都免不了去德国做做检查,看看身上的小毛病,现在小编就和你聊聊在德国就医的二三事。
一、医院选择篇
1 医院还是诊所?
德国的医疗体系最 大的特点就是诊所和医院的协调合作。德国的医院规模通常比中国医院小很多,在德国,医院的床位平均在250个左右,少于50个床位的医院有400多家。医院和医院之间并非三六九等,每个医院的基础医疗服务都十分发达全面,各个医院都配有最 新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与此同时每个医院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病人们需要根据病症具体分析选择医院,所以在德国,没有最 好的医院,只有最适合患者病症的医院。并且医院和医院之间合作密切,不存在同行竞争现象,这使得德国的医疗行业在众医院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且保持国际一 流水平。
医院选择也是在德国就医时需要注意的一点,由于德国医疗体系和国内不同,所以在德国一般不会像在国内一样去选择任意的医院,而是就近选择固定的诊所,通常会先去自己的家庭医生(Hausarzt)那里就诊,家庭医生一般是全科小诊所,规模不大,一个家庭医生那里的病人是相对固定的,需要登记注册,有点像会员制,成为名单上的人员后就可以直接预约来看病了。固定的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也相对比较熟悉和了解。这样看起病来,就免去了问诊中的许多问题,病人也用不着叙述很多。家庭医生处理不了的,会开转诊单,转到更专业的专科医院或全科医院。
2、专业的牙科诊所
德国人从小就注重口腔卫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牙医,德国人基本上不会换牙医和诊所,因为德国的牙医诊所会给你从小到大每一颗牙齿建立档案——什么时候出现乳牙?第几颗牙齿开始换恒牙?蛀牙什么开始?掉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档案非常详细、严谨,而且牙医和诊所会一直帮你保存。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牙医在全球都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而反观国人的看牙齿习惯,却往往是在牙齿出问题的时候再去看牙医,因此中国牙医往往经验非常丰富,见过很多疑难杂症,而人们却只在牙齿出现问题后再去治疗,则医生很难把牙齿维护得完美,相比之下,德国这种预防性治疗则显得更加系统和严谨。
而说到在德国看牙,大多数经历过的同学会说,治疗过程是比较刻板和较真的,在医生穿上白大褂那一刻开始,对工作的要求就是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从器械消毒、手术准备、到器材检查等,一丝一毫的纰漏,都得从头再来。他们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他们看似固执、缓慢、刻板,但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高超的技术和对完美的追求。
二、就医程序篇
1、预约制度
无论诊所还是医院,都是实行预约制度,一般家庭医生可排到当天或本周的预约,在预约时间之前或是之后去,医生往往是没有时间接待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同时就医时的混乱嘈杂,使得医院里井然有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预约制也使就诊的时间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我们不一定会在自己想要的时间约到医生。
2、在医院做检查
就医预约制也造就了患者舒适的体验,并使优秀的服务变成可能:在大医院就诊要做的检查项目就会比较多,但完全不会像国内那样跑上跑下在不同的检查室门口排队等候,在德国你只需要躺在检查床上,各检查科室的护士就会将仪器推来为你检查、围着你转,完全不用为找检查室和取检查结果而奔波。
3、如何缴费和取药
一般来说,就医时只需要带着自己的保险卡就可以了,在就诊前向诊所前台出示,工作人员会把你的保险卡插进机器里,诊所不仅能获取你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同步你的就诊资料。在公保能报销的诊所或大医院里,一般看病是不要额外付钱的,诊所会把你需要缴纳的账单寄给保险公司由他们付账,这也就省去了像国内那样排队缴费的情况。
如果医生开了处方药,你需要拿着医生的处方单自己去任何一家药店购买,诊所是没有药的,在购买时药店会收取5-10欧的手续费。
4、医患关系与就医环境
当大家在欣赏本文开头的豪华医院时,一定惊异于医院内设施的人性化,如病房里专门插花的区域、再如铺好软垫的休息区、五星级名厨主刀的医院餐厅等等。其实在德国的许多医院都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医院或诊所往往会在等待区设儿童游乐区域,报刊架等,这样患者在等待时也不会觉得无聊;很多医院的急救车可以直接开进急救中心,患者可以通过垂直交通工具被送到手术室,既无需搬抬,更便于抢救;在牙医诊所里,躺在躺椅上的患者只要一抬头,就可以观赏天花板屏幕上的动画片或自然类纪录片,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等等,最让人感到舒适的一点,则是对隐私的保护,诊室内一次只能进一人,一次治疗结束后诊室的门才会打开,这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不仅如此,德国医生还非常重视医患交流,而且养成了非常良好的医患对话习惯。早上查房的时候,护士早早就把病历车推在病房门口等待。他们的医院非常安静,基本没有家属相陪。医生从来不会在病人面前汇报病史分析病情,医生和病人是完全平等的,互相非常客气。在进入病房前,医生都会先敲门,见到病人先叫出他的名字并问好,征询病情,交代诊疗事宜,而且非常耐心地听取病人主诉和要求,医患关系显得非常融洽。在德国,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听从医生的意见的,当然,对于一些治疗效果预期不好的病,医生也会和病人以及家属商量,由他们决定方案。在紧急情况下,医生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抢救,事后在补办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这就是德国的医疗体系,有分工明确的各类诊所、整洁有序的医院环境、优秀的医生团队和服务,又因公平的医疗**体制而使得人人享受得起,当然,偶尔也会带来约不到医生的无奈。这样的德国医疗你会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