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有的成语的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关,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其内涵,考查其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如果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1)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大意。
(2)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辨析:(1)句中,“每况愈下”是指情况愈来愈坏,显然与题意不符。(2) 句中,“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让人满意,而并非字面含义:不太让人满意。
二:对象错误,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
(1)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辨析:(1)句中,“琳琅满目”一般是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用在“城市‘夜景观’”上不合适。(2)句中,“绘声绘色”用来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用于形容“演出”显然不妥。
三: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有的成语意思相近,然而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不可褒贬颠倒,以至于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例如: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的时候,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辨析:“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它是一个贬义词,这里误用做褒义词了。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语境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二是有些词可贬可褒,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灯红酒绿”等。
四: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人世间,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语无伦次、言而无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
辨析:(1)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物,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2)句中,“语无伦次”指讲话或写文章颠三倒四,没有条理,对语无伦次这样的人用“深恶痛绝”显然有些重了。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
(1)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当低,简直到了被人贻笑大方的程度,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声誉。
辨析:(1)句中,“瓮中捉鳖”是个动词短语,句中把它当作名词短语误作“成了”的宾语,应该为“瓮中之鳖”。(2)句中,“贻笑大方”意思是被内行人笑话,已经包含了被动的意义,再和“被”连用就是语意重复了。
六: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
(1)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辨析:(1)句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句中误用作敬辞。(2)句中,“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是敬辞,句中误用为谦辞。
七: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很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用法上也往往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比如,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以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A球队望其项背。
辨析:“望其项背”是指赶得上、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即使意思符合,一般也不能用于陈述句中,因而这里应该为“不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