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中小学生们的必修课又将多了一门!这门课不新颖也不深奥,它是我们每个人都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这就是劳动!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发了广泛讨论。
小学低年级: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感受劳动的乐趣。
小学中高年级:养成劳动习惯,做好个人卫生,适当参加公益劳动,学会与人合作。
初中:增加劳动知识、技能,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培养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
普通高中:丰富职业体验,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服务他人与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
高等学校:围绕创新创业,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究竟劳动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什么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参与到家务等其他劳动中呢?
01、从小进行适当的劳动,对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及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一些例子来说,一个简单的扫地,能锻炼到的能力就会有很多。孩子在操作扫帚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力量来控制劳动工具,那么孩子的肌肉力量就将在扫把时的一来一回中得到锻炼。同时,扫地也是需要肢体配合的,扫帚的后退和畚斗位置运动,都需要手脚的协调能力。
02、让孩子尝试做家务劳动,也能树立良好的家庭观。
目前来看,在家庭这个单位中,女性是家中劳动的主力军。2017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妻子是家庭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占比约65%,丈夫仅有7%。家中丈夫做“甩手掌柜”的情况正在加剧。2016年,被调查的女性每天的家务活时间达到2.6小时,比2015年多出了近半小时。这样的状况,显然不利于家庭和谐。因此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他们会有更多的参与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为家做些事情。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孩子也能逐渐树立男女平等、有活一起干的家庭意识。
03、放长远来说,劳动,给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表明,能够参加一定量劳动的孩子,有可能会有更多彩的人生。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子女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的家庭里,86.92%的孩子成绩都很优异,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仅有3.17%的孩子成绩能达到优秀水平。
04、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也许很少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也许是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干脏活累活,也有可能是自己嫌麻烦,怕孩子添乱。有意无意地把孩子锻炼的机会给剥夺了。这样孩子就可能会缺乏锻炼,在走向独立的道路上遇到许多阻碍。现在既然有过国家文件的出台,那么我们家长们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劳动的乐趣了。现在孩子尚小,也许不能参与到生产性的劳动中去,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从家务出发。那么怎么样引导孩子参与到劳动之中去呢?
No.1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
万事开头难,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建议您不妨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让孩子慢慢习惯其实做家务也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No.2尊重孩子的能力,制定计划表
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力发展水平不同,能胜任的工作也不同,父母可以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No.3让孩子参与到合作中
让孩子进行劳动的目的远不是劳动本身,我们要求孩子来帮忙,是为了体现孩子的存在感,让孩子知道,在自己的帮忙下,一些任务能够完成得更好,更快。孩子从中收获的参与感和存在感能够激励孩子参与到更多的合作事务当中去。
No.4多容忍、少责备、不着急善后
既然是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家长朋友们在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宜破口大骂,有耐心、有步骤地、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千万不要让孩子从你的语气中读出“做家务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这样的信息。同时,当孩子做得不够完善,不要自己亲自下场去为孩子进行善后,过早的介入会让孩子感到气馁,无法获得成就感。
No.5不强制,多给选择权
不用强制的语气让孩子参与特定的劳动。孩子也可以有选择权。洗碗或者扫地,让孩子去选择。这样能让孩子更有掌控感,让孩子有主动性。
05、鼓励孩子去参加劳动,其实就是给孩子之后的生活做好预习。一个人能掌握劳动的技能、能够主动劳动,就拥有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将来,这样的孩子肯定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并且在处理问题、与人合作、责任感都会是好样的!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参与劳动吧!